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焦点 >

践踏公序良俗博眼球,此风再不可长了

来源:长安观察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11
导读: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鲍南

近日,一则“女子怀孕5个月征婚要求男方月薪2万”的视频引发关注,后经调查发现,该视频内容纯属为吸引流量、博取关注而编造。目前,始作俑者陈某的自媒体账号被全部封禁,自己也被警察行拘。

孕妇、征婚、拜金、男女对立……整套炒作视频除了性别年龄是真的,其他信息全是假的,却精准囊括舆论场中各种敏感点,陈某为了蹿红可谓是机关算尽。这出荒诞烂戏挑战基本道德底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已经涉嫌违法。我们看到,从视频发酵,到封号,再到行拘,前后不到5天,当地网信、公安等部门就完成了惩处,如此迅速行动,再次传递出震慑哗众取宠者、清朗网络空间的坚定决心。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但为了流量挑衅法律的例子却比比皆是。原因在于,比起可能因违法而遭受到的处罚,成为网红后所带来的收益太过巨大。譬如前段时间,四川凉山破获“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11个网红与5个MCN机构通过“卖惨”打造悲情人设,后续直播带货假冒农产品,仅仅几个月就获得了千万以上的营收和300多万元的纯利润。“获取关注-收割流量-粉丝上涨-获利变现”的暴利产业链,让太多心术不正者信奉“黑红也是红”,操纵自己的账号“逢热必蹭”带节奏,造谣传谣博眼球,不择手段挑动对立引骂战,导致网络谣言和低俗信息疯狂流布。

经过多年建设,当前我国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相对完善,尤其是对于网络造谣者的处罚规定已经十分详尽。但互联网内容毕竟浩如烟海,监管力量往往只能抓大放小,这就导致“法不责众”的心态依然很普遍。从本质上看,网红依附平台而生,是平台海量内容的重要生产者。与之相应,网红的种种行为,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平台规则,精准治理自媒体乱象,也就必须落实到系统推进平台治理,督促平台当好“第一责任人”。

2023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网站平台应当及时发现并严格处置“自媒体”违规行为。目前,一些平台上线了利用算法进行内容审核,对用户定期进行信用评估等功能,期待这些手段能够与监管以及广大网民汇成合力,形成社会化的治理机制,彻底斩断“黑红也是红”的逻辑链和利益链,出清那些靠挑战底线发财牟利的害群之马。


舆情焦点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