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教文卫 >

殚精竭虑泳“书”海 皓首穷经赴“字”约——长葛市90岁老人公海琨编著《篆书异体字汇编》侧记

来源:河南智库舆情网 作者:河南智库舆情网 时间:2023-10-08
导读:

图片1.png   

  

  本网讯(左瑛君 李妍)文有脉,行必远。甲骨文、大篆、小篆,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由当初的古拙与稚嫩,到日臻俊逸与端方,直至笔走龙蛇呈凤舞。而这一文化瑰宝,又以其枯燥和奥玄,让多少凡夫俗子望而却步,又让多少有志之士殚精竭虑也只能望其项背而空留余憾。

  

  在河南省长葛市,只上了2年小学的公海琨,皓首穷经,90岁高龄,《篆书异体字汇编》终得付梓,古文字研究领域的一项阙如得以补苴。

  

  公海琨1933年出生于河南省长葛市一书香之家,受父兄影响,自幼便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只是受家庭条件所困,只上到小学二年级便被迫弃学。但历史的遗憾并没有停滞公海琨的求学脚步,只要有时间,他便翻阅各类书籍,积累了深厚的文字功底,甚至最后成了当时县政府的笔杆子,负责起草一些重要的政府规范性文件。尤其对书法,更是情有独钟,多年勤学不辍,其作品布局不落窠臼,章法疏密有致,笔触清新优雅,风格自成一体。

  

图片2.png


  随着书法的日臻完美,公海琨的作品开始在国家级专业杂志上发表。书法入编二十多部国家级书画典集,并多次发表于《书法》《书法导报》《光明日报》等知名报刊杂志。辞条收入《河南书画名家志》《河南当代名人大词典》《中国当代书画艺术人才大典》等。编著有《篆书书毛泽东诗词百幅作品大观》和《甲骨文、大篆、小篆异体字汇编》。


图片6.png

  

  1993年,公海琨退休,身披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锦衣,更怀揣书法艺术硕果,按理,该和许多同事一样,选择带孩子、陪老伴,或者打麻将、下象棋,志得意满安享晚年。但公海琨除日常练书法外,还有一心结不能释怀,那就是对篆书、篆刻古文字研究的“半拉子”工程。


  公海琨对篆刻艺术的兴致和探索,继而发展成为对古文字的收集和研究,源于书法落脚处一枚小小的印章。

  

  对于书法作品,一副完整的条幅上要盖上书写者本人的红色印章。红色印章是一种带有浓郁色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通常都要请专业人士制作。公海琨的悟性高,没有印章,便自己动手。印章上的字通常都是篆书,公海琨开始花时间去查找和现代汉字相对应的篆书。形态挺拔、道劲、奇秀的甲骨文,形态凝重、雄奇、豪放的大篆,形态端庄、秀丽、规整的小篆,古雅的篆书异体字,引起了公海琨极大的兴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公海琨逐步从行书开始转向篆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根脉在汉字。汉字,赋予了中华文化的浩汤与磅礴,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璀璨与赓续。在研究的过程中公海琨发现,历代编辑出版的古文字汇集的字数有限,疏漏有缺,令不少书法爱好者和初学者感到困惑。这也使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所收集的篆书异体字汇编成书,古文字研究的传承与发展,亟需这笔财富,他感觉出自己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

  

  客厅近两米长的写字台摆满了笔墨纸砚,连卧室里也堆满了古书。退休后的公海琨又重返书法研究的“工作岗位”,每天奋笔不辍,全身心投入到篆书异体字的汇编工作中。为此他学会了拍照上传,学会了翻阅电子书,甚至还学会了书籍排版……

  

  由于古文字异体字繁多,加之年代久远、辨识困难,公海琨在查阅典籍的同时,多次赶往开封、洛阳等地,还亲赴商代都城遗址——河南安阳小屯实地考察,观察实物请教专家。

  

  在此期间,公海琨克服了许多困难,甚至在他80 岁高龄时熟练使用电脑,并陆续学会使用 office 和各种文档的储存和查找。


图片3.png图片4.png

图片5.png

 

  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篆书异体字汇编》终于完成编著。为了出版,虽然编辑们对他对中国古文字研究和成果深表敬意,但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均婉言谢绝。屡次碰壁吃“闭门羹”并未打消公海琨的热情,期间他自行排版、打印成册,陆续修订了5个版本。功夫不负有心人,公海琨90岁高龄时,终于与一家出版社成功签约,完成了此生最大的心愿。


  “俺叔半辈子的心血都在这本书里了。可能在许多人看来,这本书索然乏味,但在文字爱好者眼中,是无价宝!”公海琨侄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公国立说。

  

  《篆书异体字汇编》有1015页,收录甲骨文单字 1517个,其异体字约 12000个;大篆单字4187个,其异体字约25000个;小篆单字5100个,其异体字约31000个。为方便查阅使用,该书所集录的每个单字,都用现代汉字作字头,并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将异体字罗列其后,逐个标明出处,以备查阅。字形原则上不做修饰,力求保持原貌,对于容易引起误解的笔画略加修饰。

  

  “能为研究古文字,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点贡献,就是我余生最大的心愿。”公海琨说,“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博大精深的古文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我坚信热爱古文字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因为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根,我就想保住这个根!” 


科教文卫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