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国遭遇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这也困扰着很多希望在春节前赶回家的返乡人。有相当多的人被困在了高速上无法动弹,可谓是饥寒交迫。
在这期间,相关部门、沿线村民都提供了相当多的帮助,也产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与此同时,也有人做起了生意。根据一些博主发布的照片,有的村民拿着“米饭20元”的牌子进行叫卖,也有车主口述附近村民兜售10元一桶的泡面,这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有一些视频博主对这样的情况很是不满,并表示“心寒”“遭不住”。这种抱怨可以理解,遇到这种意外,身心状况本就极差,又不得不面对比市场定价更高的物资,难免会产生一种遭遇“趁火打劫”的情绪。
困在高速路上的返乡人。
但有意思的是,在某平台上有人发起了投票,“高速上本地人卖20元米饭挣钱合理吗”,上万人投票,94%都投给了“合理”。或许在多数网友看来,20元虽然有点贵,但也不算离谱,且明码标价了,虽然不如免费提供那么高尚,但也并没太多可指摘之处。
网友认为“合理”的想法,当然也是合理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有句名言:“世上没有免费午餐——是我的经济理论的全部,其余只是枝节。”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所有的东西都不是免费的,也包括那些无偿救助。
物资的运输、人员的组织都需要成本。只不过在无偿救助中,这些成本由公共财政和村民自己承担了。而做生意的方式,其实是平摊这笔成本,而且会对村民产生直接的激励——这也是对公共服务不足的补充。公共救济的覆盖面总是有限的,而一旦激发起市场的活力——哪怕是临时的、小规模的“受困高速市场”,同样可以起到快速配置资源的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每每有意外灾害发生时,除了展开救济之外,恢复市场秩序也是当务之急。只有快速激活市场机制,让“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才能迅速深入到边边角角,解决受困者的燃眉之急。
所以,对于10元泡面、20元米饭来说,人们不必苛责。想想那些村民,天寒地冻地把东西运过来、在路边兜售,其实很不容易了,实在没必要去苛求一种完美。就像子路拯溺的故事:子路拯救溺水者,受助者答谢他一只牛,子路接受了,孔子便感叹:“鲁人必拯溺者矣。”有偿、有“瑕疵”的救助行为,其实更容易带来效仿者。
当然,这么说并不意味着相关部门就可以完全袖手旁观了。通过市场行为来补充公共救助,前提是这一定得是个正常的“市场”。这当中如果有人奇货独居、串通涨价,破坏了正常的市场机能,相关部门就应当及时干预,保障高速上那些受困者的权益。
无论如何,超九成网友觉得“合理”,这也是令人欣慰的现象,这表明更多的人依然认同一种常识,也能体谅人的“不完美”——礼赞高尚,但也承认人有逐利的动机。眼下很多地方依然受到极端天气影响,还有很多人困在路上。在这一背景下,人们更不必有“洁癖”,相反要动员更多方方面面的力量,无论是无偿救助还是市场行为,只要能缓解当下之急的,都应该被鼓励。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易之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