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教文卫 >

吴元礼:上行方得下效 身教更胜言教

来源:河南智库舆情网 作者:吴元礼 时间:2024-06-15
导读: 作者吴元礼:河南洛阳人,大学文化;先后做过省报记者、编辑,中教高级语文教师、高中校长;有辞赋、诗词、散文、论文、新闻通讯等近百篇,分别发表于《中华辞赋》《郑州诗词》《洛阳诗词》《中国中学教师精粹散文选》《中国中学教师精粹论文选》《中华书局论文选》《中国石化优秀文学作品选》《河南日报》及中央广播电台、河南广播电台等媒体;主编《吉利览古》《送庄村志》等书籍;近年创作有《河阳赋》《济源赋》《花石村赋》《洛吉黄河大桥赋》《吉利黄河湿地公园赋》《村支书赋》《原昌村赋》《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赋》《坡头镇赋》等多部辞赋


  古人云“世守家风为要务”。然而,一个家族、一个家庭的良好家风,如何才能代代赓续相传而长守不衰?我岁入古稀之后,终于深切地感悟到:上行方得下效,身教更胜言教。


  我老家河阳送庄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而这个文化村,则是由我们吴氏家族六世祖吴应举的大力倡导和后世子孙们践行六世祖“勤耕以立家业,苦读以正世风”的家训代代以耕读传家而逐渐形成的。吴应举是明末丙午举人,他见政治黑暗,不愿做官,而是在家乡开办“临黄馆”书院,一边课教子弟,一边与里中俊彦肆志诗文,后来汇编了《临黄馆集》十三卷。孟津书生王铎二十岁那年,慕名北涉黄河拜吴应举为师,在临黄馆中潜心苦读。王铎致仕后,手书“书香门第”匾额赠送恩师吴应举。清初的《济源县志》以十六页的篇幅记载吴应举的政绩和著述,并记“吴应举五子皆能文,长涵醇、次涵光俱乡学,又次涵璞、涵藻、涵锷皆国学明经。孙辈曾有声庠序者十有余人。后裔之繁衍昌炽可知,渊源之家学乏有自也。”


  我自幼便是在这样的文化村中、在这样的“耕读”家风的熏陶下成人长大的。我的曾祖父是一位饱学之士,且勤于耕作,乐施善举,被乡亲誉为“儒俊风流,杰士任侠”而立碑表道。我的祖父也饱读诗书,可以流利地背诵《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的许多章节段落。他在我五岁时,就教我背会了汉乐府的《长行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激励我从小便酷爱读书。长大参加工作后,我由爱读书又延伸为喜好写作。工作之余,我常撰写一些消息、通讯、诗歌、散文,以讴歌共产党、歌颂新社会和反映家乡人民的生活情景。这些作品,先后有近百篇被中央电台、河南电台、《河南日报》《洛阳日报》等媒体刊载和发表。退休后,我受家乡父老之邀,在古稀之年又编著了《吉利览古》和《送庄村志》两部近百万字的书籍,还撰写了十八篇辞赋和两百多首诗词,其中多篇被《中华辞赋》《郑州诗词》《洛阳诗词》及《中国石化优秀文学作品选》《圆梦之州》《万里黄河孟津蓝》《孟津记忆》《人民日报》网页、“河南学习平台”网页等刊物、书籍和网页登载,更有数篇辞赋被镌刻在了巨石或秀木之上。


640.jpg

  

      我的儿子吴文奇也颇受这种血脉家风的影响。他小的时候,我们还住在农村。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但却有许多书。桌上、床头、窗台上摆得满满当当。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一有闲暇,爱人或纺绵、或裁衣,而我则或捧书低吟、或击节朗诵。我们徜徉于斗室之间,依偎在青灯之下,一起分享着书中的悲欢离合和阴晴圆缺。文奇一懂事,他看到的我们,就是一对爱读书的父母。而我们也则于无意之中、或于无形之间就为他树立了读书的榜样。也许榜样真的有着无穷的力量,文奇上学后以及参加工作之后,竟也像我一样爱读书、爱写作。三十多年来,他于业余时间先后写作并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论文、报告文学等二百余万字,散见于《中国作家》《文艺报》等文学报刊和《中国石化优秀文学作品选》《河南文学作品选》等相关选本,多次获得中国石化文学大赛奖项,并著有小说集《我的红灯记》和散文随笔集《人生的曼妙时光》。后来,他被鲁迅文学院录取到“第29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习,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2021年还参加了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现在,他系中国石化作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而更令我欣慰的是,我的孙女吴晨歌于家教潜移默化之中也秉承了我们送庄吴氏家族的书香传统——她自小酷爱读书,大学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又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艰苦训练之余,她也坚持文学创作,用手中的笔记述戎马生活,讴歌连队和战友们。几年来,她先后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火箭军报》《洛阳日报》等报刊发表20多篇作品,还被《火箭军报》评为“优秀作者”。由此,乡亲们戏称我们“一门仨作家”。由于我们祖孙三代皆爱读书,且在文学创作上均小有建树,2018年,国家出版署为鼓励我们,把我们家庭评为了全国“书香之家”。


  东汉时,班固在《白虎通·三教》中说:“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他的原意是说,一个国家,君王欲教化国人,他就要身体力行,首先成为国人效仿的楷模。我想,国家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一个家庭,要想把祖上形成的良好家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那么,一代一代的家长们就要首先承袭上辈人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子女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还是那句话:上行方得下效,身教更胜言教。

  

640 (1).jpg


       作者吴元礼河南洛阳人,大学文化;先后做过省报记者、编辑,中教高级语文教师、高中校长;有辞赋、诗词、散文、论文、新闻通讯等近百篇,分别发表于《中华辞赋》《郑州诗词》《洛阳诗词》《中国中学教师精粹散文选》《中国中学教师精粹论文选》《中华书局论文选》《中国石化优秀文学作品选》《河南日报》及中央广播电台、河南广播电台等媒体;主编《吉利览古》《送庄村志》等书籍;近年创作有《河阳赋》《济源赋》《花石村赋》《洛吉黄河大桥赋》《吉利黄河湿地公园赋》《村支书赋》《原昌村赋》《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赋》《坡头镇赋》等多部辞赋。

责任编辑:郭跃铮 文清 韩伟荣
科教文卫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