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焦点 >

公权力要为网暴受害者撑腰

来源:长安观察 作者:admin 时间:2024-03-11
导读: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多部门加大严惩网暴力度,其中审结网络诽谤公诉案件32件,判决有罪人数85人。报告还明确指出,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

张冠李戴的照片、无中生有的“爆料”、脱口就出的“玩笑”……近年来,舆论场上发生了多起备受关注的网暴事件,经过不断扩散发酵,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浪,致使当事人深受“社死”困扰,甚至引发轻生悲剧。类似事件不断发生,让全社会直观感受到“按键伤人”之恶劣可怕,依法严惩刻不容缓。

网暴猛于虎,网络隐匿性是很重要的诱因。因为前台无需实名,精准识别造谣者身份有相当难度,而“法不责众”的心理也让这些人有恃无恐。网暴者一哄而上,将真实身份掩藏于“马甲”下,在公共平台对陌生人倾泻恶意,满口污秽,完全逾越了社会公德底线。

而平台作为舆论纷扰的集散地,在应对网暴上似乎总是慢半拍,用户不举报就当没有事。加之想让流量多跑一阵,一些平台也放任那些情绪性言论广泛传播,给暴力言行的输出提供了温床。

就相关法律看,目前对网络暴力的定义还较为模糊,违法主体难以确定,相关事实证据不易固定,且通常参与人数众多,司法启动门槛较高。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让网暴付出代价,必须向“法不责众”宣战。去年9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其中针对施暴者,强调要“严”字当头,将各种网暴情形纳入法律约束与制裁框架,切实矫正“法不责众”错误倾向。此次最高法工作报告再次强调,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无疑进一步为相关治理明晰了方向。管理规定与时俱进是好消息,也希望相关政策的实施能够带来强力警示与震慑。

遏制网暴,从来不是单方面之事,需要每个环节密切配合,网络平台同样责无旁贷。履行监管责任,并不是“封几个号”“谴责几句”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应该把社会秩序与信息安全放在追逐流量之前。为此,平台须压实主体责任,利用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网暴防范机制。

目前,针对网暴个人维权的成本还比较高,未来希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协助受害者讨回公道,坚决向不良之气“亮剑”,还网络空间以风清气正,让“按键伤人”者无处遁形。


舆情焦点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